『i讀書』のカバーアート

i讀書

i讀書

著者: 黃宇菲
無料で聴く

このコンテンツについて

歡迎收聽《i讀書》──一本書,換一種活法。

這裡是我,一個熱愛學習、也喜歡說書的靈魂,開的一個溫柔而直白的小頻道。

我會在這裡,慢慢介紹那些我喜歡的書。不一定是排行榜上的爆款,但一定是在我生命某個轉彎處,曾經照亮我、提醒我、甚至狠狠戳醒我的那幾本。

因為我相信,人生會痛,不總是因為現實太殘酷,而是因為腦袋裡的東西還不夠多、還不夠深、還不夠自由。

讀書,不是高尚的姿態,是求生的本能。
是當世界逼你跪下時,你還能在字裡行間站起來的方式。
聽完如果喜歡,也歡迎自己去買一本實體書翻翻看,感覺會不一樣──
因為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靠近自己。

這裡沒有批判、沒有說教,只有一個人在夜裡說書給你聽。
你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從第一頁開始。

i讀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platforms
靈性煉金術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fwubsttyp60801lxgb12w3/platforms
歌聲後的故事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platforms
菲你莫屬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8dm53001e8010c449sdm9v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黃宇菲
アート 人間関係 個人的成功 文学史・文学批評 社会科学 自己啓発
エピソード
  • #萎靡與心盛「你沒有壞掉,只是陷入了『萎靡』」 「這就是你一直以來的內在痛苦原因」
    2025/08/12

    背景音樂[莫名其妙]https://artists.landr.com/056870934990
    被困住的不是你,是那個你不敢面對的「萎靡」
    你有沒有過那種日子?早上起床沒有討厭這個世界,但也完全提不起勁。該做的事都有做,甚至還能笑,卻好像一直在自動駕駛,像個空心人一樣過活。不是憂鬱,也不是快樂,就只是——沒感覺。這種介於健康與病態中間的狀態,有個學名,叫做「萎靡」。社會學家科瑞.凱斯說,這不只是情緒低潮那麼簡單,而是「心理功能」的缺席,是一種容易被忽視、卻深深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亞健康狀態。
    人會萎靡,往往是因為壓力已經默默把我們的熱情榨乾,卻還要逼自己撐下去。凱斯指出,I型內向者常因內耗陷入無止境的腦中對話,E型外向者則可能因為資源耗盡而再也無力向前。這些人不見得會哭、不見得會想不開,卻一天比一天空洞。你開始不在意事情了,開始質疑自己努力的意義,開始在人群中也感到孤獨。這不是你脆弱,而是你太久沒有好好照顧那個疲憊的內在自己。
    《萎靡與心盛》最大的突破是,它告訴我們——與其等待哪一天「好了」,不如主動打造一個能讓自己「心盛」的生活。所謂「心盛」,不是單純的快樂,而是一種內在功能的全面運作,它包含情緒幸福、心理幸福與社交幸福三大元素。作者認為,沒有這三者的支持,我們就像一台沒電的機器,只能靠意志勉強前行。真正的療癒,不是讓我們變得樂觀,而是讓我們重拾參與人生的能力。
    這本書最貼近人心的地方,是它提出了五種「心理維生素」,幫助你具體走出萎靡的黑洞:一是透過「感知學習」創造新的成長故事;二是與可信任的人建立「歸屬連結」;三是學會「靈性超越」,也就是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四是找到能讓你發光的「個人使命」;最後是「無壓玩樂」,讓自己重新體驗純粹的放鬆與當下感。這五個方向,像是幫你重新搭起的心理地基,一磚一瓦,把你從空心中慢慢築回一個能感受、能選擇、能行動的自己。
    《萎靡與心盛》不只是一本「教你走出低潮」的書,而是一場針對當代社會集體心理失重的深度剖析。它不喊口號,也不指責讀者「不夠努力」,反而溫柔地說:你不需要變成什麼別人期待的樣子,只需要重新認識那個你早已忘記的自己。這本書適合每一個還在撐、但也渴望改變的人。不是為了「變得更強」,而是為了學會「好好活著」。萎靡,並不可恥;但讓它成為人生的主旋律,就真的太可惜了。
    #心理健康 #情緒低潮 #自我修復 #emo日常 #內耗世代 #萎靡與心盛 #CoreyKeyes #現代病 #亞健康 #成長日記 #心靈重建 #內在療癒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8 分
  • #TheLetThemTheory #讓他們去吧 「你不用被所有人喜歡,才值得被好好對待。」 「當你學會說『不』,你會發現你還活著。」
    2025/08/09

    背景音樂[讓他們去吧]https://artists.landr.com/057829188273
    讓他們去吧,你留下你自己

    《The Let Them Theory》這本書的書名翻成中文就是:「讓他們去吧」。三個字,聽起來很輕,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你長年壓抑的那扇門。你以為拒絕別人會被說自私,保持距離會被說冷淡,說「不想去」會讓朋友不再邀你。可是你心裡明明累得要命,只是從來沒被允許照顧你自己。這本書不是教你怎麼反擊或逃走,而是教你怎麼留在自己的位置,怎麼學會穩穩地站在「自己那一邊」。

    它的作者,是世界知名的動機演說家 Mel Robbins。她曾經在TED的演講點閱超過兩千萬次,也寫過暢銷書《五秒法則》。這次,她與自己的女兒 Sawyer Robbins 共同創作,兩個世代的聲音交錯,一個是走過人生風雨、語氣溫柔有力的母親,一個是還在摸索世界、誠實寫下脆弱與困惑的女兒。這本書就像一場深夜的母女對話,不只是經驗傳承,更像是一場共同找回自己的旅程。

    書裡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你不是為了討好別人才存在,你是為了做你自己而活。」當你把注意力從「他們怎麼看我」拉回到「我現在好不好」,你會發現,原來你早就累了。你太習慣照顧別人的期待,忘了問一句:「我想怎麼過?」學會拒絕不是要你變得不好相處,而是你終於願意誠實地說:「我也有極限。」

    這本書沒有嚴肅的理論名詞,沒有高高在上的命令句,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陪你慢慢學會怎麼說「不用了,謝謝你」,怎麼說「這件事我無法承擔」,怎麼說「我累了,今天我想留一點時間給我自己」。拒絕、界線、自我價值、情緒選擇……這些你在心裡轉了好幾圈的字,它們在這本書裡,終於變得溫柔且有力量。

    最終你會發現,「讓他們去」其實不是放棄人際關係,而是放棄讓別人主導你的情緒。你還是可以關心別人,但不再用耗盡自己的方式去愛;你還是可以參與,但不是硬擠著微笑裝沒事。當你開始這樣生活,你會發現,有些人慢慢走遠了,有些人走近了,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總算沒有走散。


    #讓他們去吧 #TheLetThemTheory #MelRobbins #界線練習 #自我價值 #心理療癒 #SayNo #自我接納 #SawyerRobbins #溫柔清醒 #情緒整理 #成長療癒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9 分
  • #原則 #瑞達利歐 錯一次,學會一輩子!他差點破產,卻打造全球最大基金 公司要活,就要像機器一樣運作
    2025/08/05

    背景音樂[潘朵拉的禮物] https://artists.landr.com/056870935898
    這本書,是讓比爾蓋茲、彭博、Netflix創辦人都點頭的成功祕笈

    你是不是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決策精準、成功連連,而我們卻在資訊過載中越陷越迷?那你真的該看看這本書——瑞·達利歐的《原則》。它不是什麼大道理的空談,而是一本從失敗中走出來、活生生經過考驗的「人生使用說明書」。達利歐不是天生贏家,1982年他大膽預測美國經濟會蕭條,結果大錯特錯,公司差點倒閉。他就是在那場危機中,學會了什麼是謙卑、什麼是原則。他說:「我並不聰明,只是懂得學會如何處理我不知道的事。」這句話,值得每一個想進步的人寫下來貼在辦公桌上。

    很多人以為成功就是靠聰明才智,但達利歐告訴你,真正的核心是——對現實的誠實。他強調「極度真實、極度透明」,意思是你必須面對事實,哪怕它不舒服、刺耳、打臉。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他的公司橋水基金裡,員工之間的對話可以直指痛處,不搞背後小動作,也不靠人情給晉升。你做得好不好、你的判斷值不值得信任,都有數據、有歷史、有系統去評估。這是企業文化的革命,也是對人的徹底尊重。

    其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就是「可信度加權」的決策制度。什麼意思?簡單來說,開會的時候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看你對這個領域到底有多少經驗、有多少次判斷是準的。這讓那些真的懂的人說話有分量,而不是位高權重的人壓倒一切。像這樣的機制,不但讓團隊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也大大減少了辦公室政治。你會開始想:如果我也能這樣管理團隊,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他也提出了「創意擇優」的觀念,讓人眼睛一亮。傳統上,我們總是鼓勵團隊配合、服從,但達利歐反其道而行。他希望大家都能發表觀點,甚至還為每個員工製作一張像「棒球卡」一樣的資料表,上面寫著他的性格特質、過往的判斷準確度、擅長領域等等。這些資料不只是記錄,更成為公司決策的依據之一。當我們說尊重人才,不就是應該這樣有系統地了解每個人,而不是只看表現的一兩次起伏?

    你會發現,《原則》這本書不只講工作,更講人生。達利歐要我們勇敢面對錯誤,因為錯誤才是進化的燃料。他說:「你能承受多少現實,就能成就多少未來。」這句話太扎心了。無論你是創業者、主管、自由工作者,還是只是一個想讓人生不要再原地踏步的人,《原則》都能給你一盞燈、一把尺、一張地圖。它不是要你變成誰,而是讓你真正認識自己,並寫下屬於自己的那份「原則手冊」。

    -「這本書,把華爾街變透明了」
    -「錯一次,學會一輩子!他差點破產,卻打造全球最大基金」
    -「公司要活,就要像機器一樣運作」
    -「極度真實+可信度決策=成功?」

    #原則 #瑞達利歐 #人生策略 #職場成長 #管理學 #企業文化 #成功思維 #自我進化 #橋水基金 #財商提升
    #極度真實極度透明
    #人生進化論
    #職場生存指南
    #自我成長必讀
    #財經書單推薦
    #工作與生活原則
    #成功法則
    #商業思維
    #管理大師
    #個人成長工具書
    #比爾蓋茲推薦書
    #書單分享
    #進化思維
    #讀書不難
    #人生必修課
    #宇菲說書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5 分
まだレビューはありませ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