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サマリー
あらすじ・解説
🎧本集主題:S2E3 週間放輕鬆|深入探討台灣媒體生態與泰勒絲經濟學 🕵️本集來賓:新聞系大學生兼知名節目主持人 小李 🔊播出平台: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串流平台我們都有上架!(連結在個人檔案) 最新一期的「尋找政義」Podcast「週間放輕鬆」單元,由主持人崔某及崔嗚攜手大學生小李,以輕鬆對談的方式,深入探討了台灣新聞媒體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並聚焦於在全球掀起巨大經濟效應的「泰勒絲經濟學」。節目不僅從傳播學術的角度切入,更結合實務經驗,試圖呈現對這些重要議題更全面的理解。 一、新聞中立性的迷思與台灣媒體生態的掙扎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便拋出關於新聞報導是否應堅持正反意見各佔一半的中立原則。然而,經過對談,兩位主持人都認為,在實際操作中,絕對的客觀中立難以實現。小李指出,每個人對於「中立」的定義和標準都存在主觀性。主持人則進一步以視覺錯覺的例子說明,新聞呈現的框架本身就會影響閱聽人對事實的理解。由於新聞播報時間的限制,媒體在報導時必然需要設定框架,而框架的選擇本身就帶有主觀判斷。小李也分享了自己過去在報導農業新聞時,較少遇到需要平衡對立立場的情況,內容多以事實陳述為主。然而,主持人和小李都認為,未來在面對更具爭議性的議題時,如何處理不同立場將是新聞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節目中強調,新聞和社會議題不同於科學或數學問題,並不存在單一的標準答案,而是需要透過不斷的辯論與討論,才能促進更廣泛的理解。 二、商業力量的滲透與獨立媒體的崛起 節目隨後深入探討了商業利益對台灣新聞媒體生態的深刻影響。主持人引述傳播學者的觀點指出,每則新聞的背後都可能存在特定的操作目的,而真正掌握新聞報導決策權的,往往不是第一線的記者,而是媒體的高層管理者或其背後的商業集團與權力。在商業媒體的環境下,記者有時可能需要為了迎合所屬媒體的立場或商業利益而調整報導的角度。面對商業化媒體的挑戰,台灣也出現了以理念為導向運作的獨立媒體。小李認為,獨立媒體更注重其核心價值觀,透過公眾募款等方式維持運營,並致力於商業媒體可能忽略的深度報導,例如針對海上漁民困境的系列報導。主持人特別提及「報導者」,其創立初期獲得企業家童子賢的資金支持,並秉持「不擁有、不干預、不回收」的原則,以確保媒體的獨立性。然而,主持人也強調,任何媒體都可能面臨公正性受到質疑的風險。 三、自媒體的衝擊與優質新聞價值的再思 節目中也探討了構成優質新聞的要素,以及在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所面臨的轉型挑戰。小李認為,優質的新聞報導應具備公共性,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並能有效監督政府和社會各個層面。主持人補充說,儘管在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監督力量可能有所減弱,但其基本職責依然重要。主持人引用其老師的分析指出,過去媒體作為唯一的資訊傳播管道,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但在自媒體興起後,資訊傳播不再完全依賴傳統媒體,其重要性也隨之降低。同時,由於閱聽人習慣轉向新媒體,傳統媒體面臨著嚴峻的資金短缺問題,這可能使得商業力量或政治勢力更容易介入並影響新聞的獨立性。為了應對這個困境,西方國家開始推行新聞付費制度,試圖提升新聞的價值。然而,小李觀察到,台灣閱聽人尚未普遍形成付費閱讀新聞的習慣。 四、「泰勒絲經濟學」的崛起與行銷策略解析 節目的後半段,話題轉向了近期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的「泰勒絲經濟學」。主持人解釋,這個詞彙指的是泰勒絲在演唱會、專輯等音樂事業上所創造的驚人經濟效益。節目深入分析了泰勒絲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她龐大且忠實的粉絲群,以及她透過在音樂錄影帶中設置彩蛋、舉辦粉絲互動活動(如秘密聚會、線上線下活動、製作友誼手鍊等)來培養粉絲忠誠度。主持人認為,這種粉絲忠誠度在西洋音樂界是相對罕見的現象。此外,泰勒絲真誠的個人形象,相較於受經紀公司嚴格控制的偶像,更能贏得粉絲的認同。她還採取了獨特的行銷策略,例如不定期的秘密粉絲聚會、創造演唱會電影的沉浸式體驗,以及利用演唱會門票的飢餓行銷策略來維持話題熱度。泰勒絲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各國政府為了吸引她舉辦演唱會而採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