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接觸性過敏原西醫分類與中醫治則
    2025/11/04

    提供的文字討論了接觸性過敏原的分類系統,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避免接觸這些過敏物質。此分類將過敏原分為六組,涵蓋了從香料、非香料化妝品成分,到局部用藥、橡膠、服裝、黏合劑和金屬等多種來源。此外,文章還引用了中醫師施丞修的觀點,說明中醫對待接觸性皮膚炎的治療哲學,強調在發病期治療發炎體質,以減輕發炎反應並最終使皮膚能適應適量的過敏原。中醫治療根據患者的體質,例如燥熱、濕熱或瘀熱,採用不同的草藥進行調理,這與西醫強調永遠避開過敏原的做法有所區別。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7 分
  • 男性不孕症:中醫觀點與調理
    2025/11/04

    這段文字節錄自一個討論男性不孕症的醫學訪談影片,主持人與施丞修中醫師探討了這一主題。訪談首先提到,雖然傳統觀念常將不孕歸咎於女性,但事實上男性因素佔了相當比例,且隨著現代生活壓力和醫學發展,男性不孕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中醫師詳細說明了導致男性不孕的各種後天因素,包括過瘦或過食過勞與熬夜吸菸情緒壓力(勞心),以及久坐等,並以中醫角度解釋了這些因素如何影響身體健康與精子品質。最後,醫師提供了一道名為何首烏雞湯藥膳食療配方及其加減法,用以調理身體,並提醒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高溫穿著寬鬆以保護生殖健康。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8 分
  • 中醫論述鼻子過敏防治之道
    2025/11/04

    此篇引文記錄了施丞修中醫師關於中醫防治鼻子過敏的觀點。 施醫師認為,雖然塵蟎、寵物毛髮和黴菌等是常見過敏原,但人類原本具備與這些物質及氣候變化共存和適應的能力,過敏的關鍵在於個體適應不良。 因此,中醫治療的重點在於調理體質,目標是重建皮膚的寒溫調控能力和呼吸道黏膜對空氣品質的調適能力。 治療方法包括針對肺氣虛、肺陰虛、肺氣壅塞或痰飲壅肺等不同症狀進行藥物調理,同時也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如注意溫差變化、戴口罩、避免冰品涼飲等。 總體而言,中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透過調理使身體恢復適應力,減少對過敏原的敏感,並提醒在體質重建完成前仍需避開嚴重過敏原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1 分
  • 慢性痠痛,您沒聽過的病因與治療
    2025/11/03

    此根據中華黃庭醫學會理事長與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施丞修醫師的演講稿,討論了長期慢性酸痛難以治癒的原因中醫治療的觀點,內容指出若急性疼痛超過兩週未癒即進入慢性期,此時需考量數種不易發現的病因。主要原因包括疼痛不在受傷處,可能導因於肌肉沾黏骨位不正,需透過小針刀或整脊處理;另一主要原因是虛勞損傷,特別是熬夜或長時間勞動者,需從調理肝腎虛火著手。文章同時強調了推拿、刮痧、放血等治療的侷限性,認為它們多為治標不治本的淺層舒緩,並建議針灸可作為第一線治療。最終結論指出慢性疼痛的病因通常是複合性的,若中醫師只懂單一療法,便難以找出全部病因,造成療效不彰。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0 分
  • 「感冒」與「鼻過敏」一次分清楚
    2025/11/03

    此文章標題為「中醫觀點 過敏與感冒的辨別」,作者為中華黃庭醫學會理事長與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施丞修,其主要內容是區分溫差型鼻過敏與病毒型感冒。文章指出,鼻過敏常見於季節轉換或氣溫變化時,表現為流涕、咳嗽、噴嚏與鼻塞等症狀,但並非病毒引起,經常被誤認為久治不癒的感冒。此外,作者提出一般感冒具有「突發性怕冷」、「突發性倦怠」、「突發性發燒」與「突發性咽緊痛」四大特徵,而病毒型流感則會更進一步出現嚴重症狀。最後,文章強調了過敏與感冒的本質差異在於病程的長短、傳染性與藥物的選擇,並建議民眾戒除冰品與做好保暖以達到調養體質的保健目的。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3 分
  • 內外痔,從體質虛熱、腸燥到氣虛來解構
    2025/11/03

    此文章為施丞修中醫師所提供,全面概述了中醫對痔瘡的治療與預防方法。文章強調中醫將痔瘡視為深層體質失衡的局部表現,即「標」(症狀)與「本」(根源)的關係,並主張須同時處理兩者才能達到長效療效。內容首先依據解剖位置(齒狀線)劃分內痔、外痔及混合痔,接著深入分析三大主要病因,包括便秘、抑制排便衝動及過勞久坐等。核心診斷方法是透過辨證論治,將患者分為濕熱蘊結、腸燥便秘與氣虛下陷三種體質類型,並據此推薦對應的草藥方劑進行治療。最後,文章提出了包含飲食調整、規律作息與槐花飲坐浴等預防與管理措施,以避免復發,實現整體健康。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9 分
  • 槐花:痔瘡族的養生法
    2025/11/03

    這些來自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的監事長施丞修中醫師的節錄文章,主要闡述了痔瘡族的養生法,特別著重於介紹中藥材槐花的功效與使用方式。文章指出,槐花,又稱槐米,具有涼血止血及清肝火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飲食不當或生活習慣引起的痔瘡腫脹與出血。此外,文章還提供了預防與治療痔瘡發作時,使用槐花泡茶或熬湯的具體劑量與方法,並警示讀者在嚴重出血時應尋求專業中醫協助,同時強調了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對於痔瘡康復的重要性。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5 分
  • 皮膚看腎衰竭與養腎五招
    2025/11/02

    這則來自「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YouTube頻道的影片內容,主要由施丞修醫師講解如何從中醫角度,透過人體表現,尤其是皮膚的變化,來提早察覺潛在的腎功能異常腎虛,避免演變成腎衰竭。 醫師強調中醫所稱的「腎」是一個功能性系統,不僅指腎臟器官本身,並指出極度疲勞消化不良水腫等五大警訊,以及面色不佳皮膚乾癢等皮膚表現,可能是腎虛的早期徵兆。 節目也探討了中醫對腎虛與西醫腎衰竭的區別,並提供了如保護雙腳避免憋尿,以及使用四神湯杜仲等天然方法來養護腎臟的建議。 核心觀點是治病應求本,用藥應越少越好,並透過自然療法和生活習慣調整來恢復健康。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