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EP 91|從麻藥到荒謬:那些海內外醫療的離譜故事
    2025/10/29

    這集難得要笑到感受到臉部麻醉——
    從各種誇張的醫療故事聊起:國內手術的驚險體驗、海外診所的離譜操作
    以及醫院麻醉帶給我們的各種意外

    聊著聊著,話題卻突然轉向另一種「麻醉」——金錢
    從加密貨幣與洗錢,再到日本與美國的買房文化差異、北美法拍屋現象

    這是一集從手術台聊到房地產的荒謬對話
    關於歡笑、焦慮與時代的真實樣貌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海內外脫序的醫療體驗
    • 為什麼全麻比手術更讓人害怕?
    • 日本為何「房子越住越貶值」?
    • 北美法拍屋現象背後的經濟與心理現實。


    時間軸
    01:05|各種海內外醫療經驗:雨傘插背、魚刺卡喉與各種誇張故事
    11:27|全麻其實比手術本身可怕?從麻藥到荒謬
    17:15|怎麼開始聊加密貨幣跟洗錢
    22:10|日本與美國買房文化為什麼差這麼多?從折舊到投資的觀念差異
    27:18|北美法拍屋文化觀察:買賣之間的現實與幻覺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5 分
  • EP 90|從義大利旅居到被裁員:生活的浪漫與現實撞在一起
    2025/10/22

    這集,我們從 AL 的義大利旅居生活聊起,
    一路延伸到異國約會、突如其來的裁員消息,
    再到美國政治與歷史背後的浪漫

    我們談旅程、談文化、也談心

    從 Raya 上遇到 Netflix 男明星的趣味插曲,
    到南北戰爭、Hamilton 與「沒被槍打一下不算留名」,
    這集像是一場真誠的深夜對話——
    關於漂泊、選擇,與那句無法輕易回答的:「要走還是留下?」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想聽點旅行的生活日常與文化衝擊
    • 對職場裁員後的現實與情緒共鳴
    • 對美國歷史與政治的浪漫與矛盾感興趣
    • 正在面對「回國 vs 定居」的糾結與拉扯


    時間軸
    00:30|義大利旅居生活:南歐的日常與文化衝擊
    09:05|Raya上約到Netflix男明星是什麼體驗
    13:37|小林突然被公司裁:震驚與現實
    19:46|美國東岸旅遊觀察: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意義
    25:21|沒被槍打一下沒辦法在美國政治歷史上留名
    33:06|美國到底憑什麼特別?
    39:49|回國 vs 定居:自由選擇與文化歸屬的拉扯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49 分
  • EP 89|中秋節不止一種樣子:從廣東拜月到台灣烤肉的文化差異 feat 苔癬觀察室, 問答之間
    2025/10/15

    這次是藍月與《苔癬觀察室》&《問答之間》的聯合特別篇

    從一塊月餅聊起,我們穿越南北差異、文化記憶與海外故事——

    有人說中秋的味道是「蛋黃蓮蓉」,有人說是「烤肉的香氣」
    也有人在異鄉望著不同時區的月亮,感受同一份孤獨與思念
    節日的形式會改變,但團圓的理由從不過時

    在這期裡,我們聊月餅、聊團圓、聊習俗背後的文化共鳴
    更聊「離開家鄉」後,我們怎麼重新定義節日的意義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為什麼不同地區的中秋風俗差那麼多?
    • 當傳統變成「習慣」,我們還在意節日的意義嗎?
    • 海外過中秋,是孤獨的連線還是新的團聚方式?
    • 從烤肉、月餅到雲賞月——文化的傳承能有多自由?


    時間軸
    00:00|英國、美國、廣東、台灣的中秋連線
    02:06|新口味背後的文化分歧:廣式是OG?鹹的餡是邪教?
    07:14|奇葩月餅盤點:比臉大的月餅、水果月餅、冰皮流沙月餅
    19:56|開月與敬月習俗vs月餅配央視晚會vs烤肉賞月文化?
    28:16|習俗傳承的意義?在海外還能被延續下去?
    41:27|從疫情到現實:節日氛圍為何變淡?

    📮 合作主持人
    🌕 《苔癬觀察室》:Tinya、Chris
    🌖 《問答之間》:小滿
    🌘 《Blue Moon藍月》:Tommy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2 分
  • EP 88|二手買賣背後的文化差異:華人「能省則省」vs 美國人「會玩才行」
    2025/10/02

    這集我們從聽友提問「Facebook Marketplace 怎麼用?」開始聊起
    延伸到海外留學生如何靠二手買賣省錢、倒賺,甚至遇過奇葩騙局
    一路聊到在地華人叔叔阿姨的「絲瓜與綠豆餅」,後院養蜂、釣魚文化
    再到美國人「寧願買遊艇也不修房子」的奇妙消費觀
    後半段我們更對比了 小紅書二手市場 的現象:有人把半瓶醬油、吃一半的炸雞都拿來賣

    從實用攻略到文化觀察,這是一集關於「買東西」背後的生活哲學,也是留學生獨有的江湖故事。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在美國怎麼用 Facebook Marketplace 買東西才不踩坑
    • 想知道二手市場裡有哪些騙局與怪現象
    • 對比美國人 vs 華人的消費習慣差異
    • 好奇小紅書中古市場為什麼會有人賣「半瓶醬油」
    • 想聽點真實又爆笑的留學生活觀察


    時間軸
    00:26|聽眾投稿:Facebook Marketplace留學生的二手世界
    04:30|二手買賣詐騙案例:支票陷阱、假 Zelle email
    08:09|美國華人叔叔阿姨的絲瓜、綠豆餅與本地蜂蜜
    15:40|美國二手市場什麼都有:賣房、賣私人飛機?
    23:12|美國人寧願買遊艇也不修房子?奇妙的消費選擇
    35:23|小紅書留學生二手文化:半瓶醬油、用過的洗牙器也能賣?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41 分
  • EP 87|法律vs科技:自駕車撞人了,責任在開發者還是使用者?
    2025/09/25

    這集Nanda(法律人)與 John(科技人)展開一場思辨閒聊

    從 Harvey、LexisNexis 到自駕車責任爭議
    「Billable hour」和 AI 的效率衝突,誰才是未來贏家?
    自駕車撞人了,責任在開發者還是使用者?
    AI 不只是科技話題,更是法律、制度與社會的深層辯論

    在法律與科技互相拉扯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更該思考:AI 無法取代的,究竟是什麼?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AI 是否會取代律師、會計師這些「白領工作」
    • 自駕車出事了,責任到底在車主還是開發者?
    • 為什麼法律人最怕 AI 的不是失業,而是失去「可計費時間」
    • 在科技與專業的碰撞中,如何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 時間軸
    00:01:35|美國法律求職市場:數千人競爭一個名額的殘酷現實
    00:05:38|法學教育與學費:LLM、JD 與「鐵飯碗」的保險選擇
    00:07:17|Harvey、LexisNexis 與 AI 法律研究:Billable hour 與 AI 的矛盾
    00:17:19|自駕車與馬的法律:責任如何分配?Developer、Deployer 還是使用者?
    00:27:25|你的能力是指出問題,還是幫助解決?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3 分
  • EP 86|冷漠的旁觀者,失靈的制度:我們還能相信社會嗎?
    2025/09/18

    我們把焦點放在近期震驚美國的隨機兇殺案
    討論社會冷漠、司法制度與文化差異

    從一名烏克蘭難民女性在輕軌被隨機襲擊的事件談起
    我們延伸到「旁觀者效應」、美國司法制度的「無保釋金」爭議、商店盜竊的灰色地帶以及東西方文化中對犯罪與自由的不同理解

    同時,也聊到貧富差距、嫉妒心與價值觀的碰撞:在美國大城市的張力中
    我們如何面對內心的羨慕、不滿與價值觀的迷失?
    教育能不能成為解方?民族主義會不會被政府利用?

    這一集既是社會現場的觀察,也是一場價值與自我對話的辯論。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為什麼公共事件中,旁觀者常常選擇冷眼旁觀
    • 美國司法改革(無保釋金制度)到底解決了問題還是製造了漏洞
    • 為什麼亞洲社會犯罪較「小打小鬧」,美國卻常見極端案件
    • 當貧富差距擴大,嫉妒與憤怒如何影響個人心態
    • 教育能否在制度失靈的時代承擔社會修復的功能


    時間軸
    00:01:12|烏克蘭難民女性在美遇害:隨機暴力與冷漠旁觀者效應
    00:02:58|在美國幫助陌生人之前,你會先懷疑風險嗎?
    00:11:41|新聞價值比嚴重性重要?校園槍擊與隨機殺人的新聞曝光度
    00:16:17|司法漏洞?「無保釋金制度」與旋轉門司法正義
    00:21:04|形式主義政策? 900美元以下的偷竊免罰與商家自保荒謬現場
    00:25:06|東西方犯罪差異:亞洲「小打小鬧」vs 美國「極端案件」
    00:27:31|貧富差距與嫉妒心:從「薅羊毛」到心態失衡的極端化
    00:38:48|學習路徑反思:沒有專業對口工作的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00:47:21|教育應該教什麼?公德心與個人權益、集體主義與英雄主義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9 分
  • EP 85|在他鄉仰望:緬甸留學生的夢想與竹子天花板的碰撞 feat. Nanda
    2025/09/10

    延續上一集的文化與成長話題,這一回我們把焦點放到「身份認同」「職場挑戰」

    從緬甸的國家困境、留學生的使命感,到亞裔在美國面臨的「竹子天花板」
    從文化抱團的安全感,到跨不過去的升遷門檻
    新移民的孤立、心理治療師的文化斷層
    再到新加坡社區裡的鄰里衝突與移民之間的矛盾

    這些故事不只是 Nanda 的個人經歷,也是整個亞裔群體的縮影
    我們聊的不只是文化差異,而是 當身分與制度正面碰撞時,每個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緬甸人的「國族意識」如何在海外延續
    • 在美國職場,「竹子天花板」到底是真是假
    • 華人抱團是生存策略,還是同化的阻礙
    • 為什麼升遷需要的不只是專業,更是「故事行銷」
    • 為什麼移民之間常常互相排斥,而不是互相扶持


    ⏱ 時間軸
    00:00:28|你不知道的緬甸 國家問題與留學生的使命感
    00:12:33|亞裔抱團還是融入?異地的文化認同感
    00:17:50|職場「竹子天花板」:是文化性格還是結構性困境?
    00:20:10|故事行銷與兄弟文化:為何升遷不只看實力
    00:24:34|硬實力與軟實力:亞裔能否兼得?
    00:31:17|新加坡鄰里衝突:為什麼同樣是移民,卻最先排斥新移民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9 分
  • EP 84|從安全泡泡到街頭驚魂:一個緬甸人在新加坡與美國的成長縫隙 feat. Nanda
    2025/09/04

    這集,我們迎來第一位現場嘉賓——Nanda。
    他的故事跨越緬甸、新加坡到華盛頓DC
    從十年補課、靠刷劇練出一口流利中文
    到在美國街頭第一次感受到「安全感的崩塌」

    在新加坡,那是一個規訓嚴密卻相對無憂的安全泡泡;
    在DC,卻是與陌生人對峙、被幫派少年追趕的真實場景。

    語言如何形塑身份?
    教育與安全又如何改變一個人的邊界感?
    這是一場文化、成長與生存的多重對話,也是一段跨越三地的青春現場。

    👀 本集適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新加坡的「安全泡泡」為什麼讓人既安心又窒息
    • 在 DC 街頭失去安全感,是文化差異還是制度缺口
    •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身份認同與社交邊界
    • 想聽一個緬甸人在三個國家之間穿梭的真實故事


    ⏱ 時間軸
    00:00:30|首次嘉賓現場錄音!新加坡長大的緬甸人Nanda
    00:02:30|補習十年+刷劇成癮:一個純緬甸人如何練成流利中文
    00:14:00|新加坡法律教育 vs 美國 pre-law 的不同路徑
    00:17:13|新加坡的安全幻覺,與 DC 的現實對撞
    00:20:25|被陌生人追到家門口的恐懼瞬間 就為了偷共享單車?
    00:27:06|未成年犯罪處理vs對華人的隱性歧視:是制度缺陷還是文化差異?
    00:40:00|階層差異=犯罪溫床? 是社會保障問題還是制度控管問題?

    歡迎登陸藍月聽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歡我們的話請在Apple, Spotify, Google評論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們有興趣的話題讓我們知道:bluemoonradiooo@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cz7z0m04oz01tc27waew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