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孩」对你说』のカバーアート

那「女孩」对你说

那「女孩」对你说

無料で聴く

ポッドキャストの詳細を見る

このコンテンツについて

这里是《左宜右有》的第二期节目。录制时间为 2023年3月4日。影片《女孩》讲述的是跨性别者Lara(男跨女)勇敢追逐自己的芭蕾舞梦想,以及在此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独特身份承受着巨大痛苦的故事 。

影片结局Lara选择自宫的行为引起了Andy和Uni的激烈讨论。是什么导致了Lara做出了如此极端的行为?这是跨性别群体可以效仿的案例吗?Andy通过自己与跨性别者Rachel真实的相处经历来讲述自己对于这部影片的感受和体会,Uni从男性凝视的角度来讲述影片中女孩父亲的角色。所有的讨论最终都落入这样两个核心的问题:跨性别者应该如何看待并认知自己的身份?社会应该对跨性别者抱有什么样的态度?

「Timeline」

01:06 - 《女孩》的剧情概要

01:54 - Andy的transgender朋友Rachel和影片主角Lara相似的疏离性

04:57 - 影片中塑造女孩形象的细节

09:20 - 对于影片结尾Lara自宫的讨论:自宫来源于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

22:00 - 看起来完美父亲角色背后的男性凝视

36:30 - 女性气质匮乏的环境下让Lara更难感受到共情

38:30 - Lara自宫的结局对transgender具有负面的示范作用

40:15 - Lara的痛苦是否被导演刻意放大?

44:00 - 性少数人群本不必如此痛苦

48:00 - Transgender人群如何自我和解以及能否减少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

53:25 - 人与人之间根本的不可理解性?

55:00 - 教育本应让Lara感到自信,本应让其他人平等地看待她

57:00 - 少数群体的支持、理解和互助系统

「Intro」

City of Stars - Lala land

「Outro」

Mia&Sebastian’s Theme - Lala Land

「后记」

当我看完《女孩》这部电影后,我最大的疑问是女孩为何要如此封闭自己。她本可以不用那么极端的方式去面对她所遇到的困境与问题。我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我的跨性别者朋友的影子,也是过去一个特定时间段的自己,所以会想要从过来人的角度忍不住告诉女孩:你可以更加敞开你的心扉去面对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人。

可在录完这期播客后,我发现我的思考是不够完善的。我选择了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女孩,却对电影体现的社会结构上的问题视而不见。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的一封回信中写道:“社会学领域有一个两难的问题:结构还是主体?主体作为个体越是坚持‘自我决定’,结构就越能被免责。在结构上处于劣势的人确实有可能在短期内反过来利用其劣势从结构中获利,但长远来看,这将导致结构的再生产。”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女性主义,也适用于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弱势群体。

女孩的极端行为其实不止于来自于她自己的想法,也来自于周围人对她的看法和目光,包括那些最亲密的人,她的弟弟和她的爸爸。如果周围人都没有办法用女孩的身份看待她时,自我的坚持也会显得如此脆弱。而即使是在积极倡导平权,崇尚自由的欧洲,社会的凝视仍然是落后和需要再教育的。

女性,亦或是跨性别者,都是当代社会结构的弱者和受害者。上野千鹤子在书里提倡道,对于受害者是痛苦就要喊出来,承认痛苦是一种勇气而并非是一种脆弱。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就像女孩的一声响亮的呐喊,也像是导演作为LGBTQIA+人士的呐喊,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少数群体的痛苦,并以此为契机来做出一些改变。

那「女孩」对你说に寄せられたリスナーの声

カスタマーレビュー:以下のタブを選択することで、他のサイトのレビューをご覧にな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