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反日宣传的镜像:日本文化的优越之处
    2025/09/03

    中国9 月 3 日的抗战纪念日伴随阅兵、红色电影与媒体宣传,把“反日情绪”推向高潮。然而,当宣传场景热闹非凡,中国的富人却纷纷移民日本,中国游客也蜂拥而至。现实中的日本,到底为何比中国更让人心生向往?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将带你走进日本文化的核心:

    • 自然观与无常 —— 樱花凋落、枯山水庭园,为什么日本人能从短暂中发现美?
    • 情感与直觉 —— 从《源氏物语》到“物哀”,日本为何敢于承认人类情感的价值?
    • 简约与秩序 —— 怀石料理、庭院哲学,如何通过留白和克制,滋养充沛的内心?

    反观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换来无尽的政治运动与宣传,把仇恨当作文明。仇恨不能制造未来,只有自省才能滋养心灵。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9 分
  • 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在历史打转
    2025/07/27

    “中国没有历史”:黑格尔的预言正在应验?|中国为何至今无法讲述自己的历史真相?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政权的重复。”这不是对中国古代事件数量的否定,而是对中国缺乏历史意识、历史动力与主体性的严厉批评。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们直面这个被压抑已久的核心问题:中国的历史讲述方式出了什么根本性的错?

    我们带你探讨:

    •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讲述只讲“统一”、“胜利”,不讲“因果”、“机制”与“责任”?
    • 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概念,本质上是对独立解释历史的打压工具
    • 中国自古至今的叙述传统如何塑造了一个无法归因、不能反思、羞于否认的国民性格?
    • 为什么西方思想家如托克维尔、余英时、梁启超等都对中国的“去归因式史观”发出过警告?

    我们将历史从“记忆的表象”拉回“解释的场域”,并揭示一个更深的结论:
    👉 不是中国没有历史,而是中国从未被允许拥有解释历史的自由。

    如果你也曾在历史课本中感到困惑,或者对中国为何总是难以真正反思过去感到疑问,
    本期节目将为你提供一套全新的认知框架。

    🔔 订阅《乔治街22号》,一起拆解中国的文明叙述结构。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5 分
  • 从中国小区看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自知之明
    2025/07/23

    🎙 本期主题:从自发秩序的消失,看文明的真正危机
    📍 乔治街22号

    • 《早该管管了》:我们是在呼唤秩序,还是在放弃自由?
    • 不是落沙成山,而是聚沙成塔:中国社会的深层悖论
    • 小区、朝代与“熵增”:为什么我们选择被管理?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本期播客,我们将解构这句著名的格言,并提出一个更深刻的观点:“不是落沙成山,而是聚沙成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了么”,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可能就是 “早该管管了!”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我们从未深思过的社会心理:我们为什么如此渴望被管理?为什么当社会出现问题时,我们总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让渡给一个外部的“强力之手”?

    我们将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 “小区” 说起。为什么一个本该最容易实现自治的单位,最终却普遍陷入秩序失灵?为什么一个小区最好的时刻,总是它刚建成的时候?这又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兴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将深入探讨:

    • 让渡权力的“理性”:为什么中国人明知权力失控的可怕,却依然选择在“周期性暴政”和“日常性败坏”之间,选择了前者?
    • 自发秩序的缺失:在一个没有信任、没有规则共识的社会里,自由为什么会变成“低成本作恶的通行证”?
    • “死亡螺旋”:为什么制度的过度繁复,反而会破坏社会原本的自律,最终导致整个系统走向结构性溃散?

    我们认为,制度只是社会行为的反映,而自发秩序的强弱,才是决定一个社会走向民主或威权的根本土壤。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对待权力的深刻文化问题。

    听完这期节目,或许当你再次听到“早该管管了”的时候,会有一点不一样的思考。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0 分
  • 不平等是谁的责任?一个南非的自然实验
    2025/07/21

    南非,这个彩虹之国,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全球最深刻的不平等裂痕。但当所有人都在互相指责,当历史成了唯一的解释,我们是否真的看清了问题本质?

    这期节目,我们将深入南非开普敦独特的“自然实验”——那些由铁皮屋搭建的非正式定居点(Township)。它们在相似的起点下,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将剥开表象,用**“自发秩序”**这个视角,解析为什么有些社区在资源匮乏中实现秩序与发展,而另一些却深陷混乱泥潭。

    我们不仅会对比南非最具争议的白人自治飞地Orania与那些挣扎中的Township,揭示**“起点禀赋”**如何影响自发秩序的走向。更将引出对中国社会深刻的启示:当社会面临区域差距、阶层固化的“分裂性焦虑”时,我们能否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

    这不是要否定历史,而是要厘清:在复杂的社会不平等中,个人和社区的责任究竟在哪里?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赋能底层、培育健康的自发秩序

    加入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走出“都是别人害我失败”的叙事,建立“我们要自己创造秩序”的能力。因为,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共同承担的责任。

    #南非 #不平等 #Township #自发秩序 #社会公平 #中国社会 #阶层固化 #自然实验 #哈耶克 #社会治理 #共同富裕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2 分
  • 自发秩序的中国之镜——两座没有共产党的极地之城
    2025/07/20

    🎙️**【本期主题】都是“体制”的错?拉林科纳达的警示:中国依靠自发秩序会变成什么样?**

    在许多公共讨论中,“体制”常被视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但我们是否低估了另一个更深层的风险——中国社会本身缺乏“自发秩序”的能力?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走进两个世界边缘的极端样本:

    🔹挪威龙年城(Longyearbyen):极地小镇却有高水平的公共协作、信任与自治;
    🔹秘鲁拉林科纳达(La Rinconad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金矿小镇,却是“制度真空+暴力维系”的人间地狱。

    从这两个地方的对比出发,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现状:
    ✴️ 为什么中国小区几乎组织不起任何有效自治?
    ✴️ 为什么疫情一放开就陷入混乱,而不是自我修复?
    ✴️ 为什么一旦“政府退场”,不是自由,而是崩溃?

    🎯我们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的问题不是只有“谁掌权”,而是**“有没有社会自身维持秩序的能力”**。
    共产党不是问题的全部,它是唯一的秩序来源——这才是更值得警惕的现实。

    📌关键词:自发秩序、哈耶克、拉林科纳达、Longyearbyen、协作失败、私权力、制度人格、疫情教训、中国未来

    欢迎订阅频道《乔治街22号》
    📮 留言说说你观察到的“秩序虚无”现象
    🔁 分享给思考中国未来的人们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2 分
  • 东北不是衰落,而是从来没好过——满洲国与南非的幽灵
    2025/07/01

    🎧 本期主题|东北不是衰落,而是从来没好过:共和国长子的制度幻觉史

    东北的衰落是事实,但我们今天提出一个更激进的视角:东北其实从未真正辉煌过。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对比伪满洲国与种族隔离南非,揭示两个“工业奇迹”的真实底色——都建立在被压迫者的沉默与廉价劳力之上。所谓“共和国长子”,只是殖民机器高转速下的一层涂漆。

    我们将深入探讨:

    • 🧨 为什么“东北GDP世界前五”是殖民宣传的延续?
    • 🏭 南非与伪满洲国的制度设计有何惊人相似?
    • 🧬 剥削制度如何成为一种代际文化基因?
    • 🪞 东北人“豪爽讲义气”的性格,其实是失败现代化的锈迹?
    • 👻 幽灵未散,制度换壳,谁还在延续殖民秩序?
    “东北不是从辉煌走向衰落,而是从殖民走向遗弃。”
    “制度可以换旗,政权可以更迭,但如果幽灵不散,命运就不会真正改变。”


    📍 欢迎留言讨论:你如何理解东北的困局?制度的遗产是否仍在影响你的生活?

    👍 记得点赞、订阅、分享给身边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朋友。

    #东北 #伪满洲国 #南非 #制度遗产 #殖民幽灵 #乔治街22号 #播客 #思想型内容 #中国社会观察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9 分
  • 高考、旗袍爸爸与中国式LGBT“出柜窗口”
    2025/06/08

    🎙️ 乔治街22号 | 高考、旗袍爸爸与中国式“出柜窗口”

    每年高考季,除了作文题目和志愿指南,还有一个越来越荒诞却全民感动的景观:中年父亲穿旗袍、举向日葵,在考场外为孩子“旗开得胜”。

    但这真的是父爱如山?还是体制温情的行为艺术?
    为什么在这个连万圣节都不让扮演鲁迅的国家,“旗袍爸爸”却能反复上热搜?
    而同样是异装,在直播间的跨性别者却会被封号、被审查、被消音?

    本期《乔治街22号》深度解构:

    • 父爱与“喜剧性羞耻”的交换机制
    • 中国LGBT群体在高考考点外的“假面出柜”
    • 国家如何通过“情绪剧场”豁免行为越轨,却继续压制身份表达
    • 为什么只有在“家庭+奋斗+奉献”的框架下,你才可以暂时做你自己


    这是一个不属于自由的瞬间,却也不完全属于体制的缝隙
    我们不是在看一场父亲的觉醒,而是目睹国家的软萌伪装术如何收割你的眼泪

    🧨 如果你也曾为“旗袍爸爸”感动,不妨听听这期节目,看看那面红色战袍背后,是父亲的爱,还是体制的笑。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 分
  • 为什么人类寿命趋同,生活水平却在分化?
    2025/06/07

    🎙 为什么人类共享寿命,无法共享繁荣|乔治街22号

    为什么我们活得越来越久,却活得越来越不一样?

    有被忽视的全球悖论:
    现代医学与技术让全球预期寿命趋同,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制度鸿沟却愈发扩大。
    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制度无法被轻易模仿,繁荣也不是通用模板。

    在这期播客中,乔治带你一起拆解以下关键问题:

    • 为什么健康可以全球扩散,而繁荣不能?
    • 制度是否仍是共享繁荣的关键?
    • AI、数字平台与制度契约的断裂意味着什么?
    • 如果不同社会对“好生活”的定义根本不同,我们还谈什么“共享”?
    • 中国式“繁荣执念”与制度幻觉的荒诞剧场

    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比GDP更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活得更久,是否也意味着他能活得更好?

    📌 本期关键词:Nobel Lecture, Simon Johnson, 制度经济学, 全球不平等, AI与繁荣, 中国模式, 数字垄断, 共享发展, 乔治街22号

    📬 欢迎留言讨论
    📢 订阅频道,每周与你一起拆解世界的结构性问题。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9 分